新中国成立后,粟裕的职务为何会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为什么他的仕途一直不太顺利呢?粟裕的好友陈赓大将在一次聊天中无意间揭示了其中的缘由。陈赓对粟裕坦言:自古至今最不受待见的两种人你都具备,你的官场之路怎能一帆风顺?粟裕听后哈哈大笑,感叹道:真正了解我的,唯有陈赓啊!
新中国成立前,粟裕与陈赓这对好友都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尽管两人同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当时陈赓还只是个营长,而粟裕不过是警卫班班长,彼此之间并无太多交集。粟裕和陈赓这两位军事奇才真正开始密切合作并建立深厚友谊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汉路战役中。在此次战役中,陈赓所部正式归粟裕统一指挥。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在平汉战役及攻克洛阳的战斗中,带领部队成功击溃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等部共计4.5万余人,打通铁路400多公里,并成功占领了许昌在内的50余座重要城镇。
在此过程中,粟裕展现出了擅长打硬仗恶仗,并能在逆境中出奇制胜、转败为胜的特点,这给陈赓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因对军事战略的见解高度契合,迅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彼此都十分欣赏对方的能力与胆识,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和陈赓展现出了战术选择上的默契配合。在第一阶段,粟裕指挥部队进攻黄百韬时发现,如果采取正面强攻,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改变策略,将野战攻击转为坑道作业。在夜色掩护下,他们挖掘交通壕,将阵地推进到距离敌人前沿30至50米的位置,有效缩短了攻击距离。事后证明这一战术非常成功。
第二阶段中,陈赓同样采取了相同战术,通过持续挖掘地道和交通壕,逐步压缩敌方空间,形成包围之势。当时有中野人员对此提出质疑,但在关键时刻,陈老总致电询问粟裕的具体战法,粟裕详细说明后,陈老总大笑称:你与陈赓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1958年在全军工作会议上,粟裕遭受了不公正的批评。散会后,在另一个会场,居然有人颠倒是非,诬蔑粟裕不懂打仗。陈赓微笑着发问:你说粟裕同志不会打仗,那你能说出还有谁会打仗?谁懂得用兵之道?你来指认一下,让大家听听你的见解。陈赓的反问让那人无言以对,无法回答。
自1958年全军工作会议后,粟裕大将的地位变得十分微妙,当时几乎无人敢登门探望他。但陈赓却与众不同,这位粟裕的老友兼知己不怕麻烦地去看望他。
陈赓在喝茶时对粟裕说道:纵观历史,有两种人最不受上级待见,也最容易引发猜忌。一是功劳太大,往往引来上司的疑虑;二是不善于揣摩上意,不愿巴结逢迎的人。这两种特质都易招致祸端。说到此处,陈赓看着粟裕说:你倒好,两种情况全占了,难怪仕途坎坷呢?
陈赓话罢,粟裕开怀大笑:知己者陈赓也!言毕,粟裕以茶代酒吧敬陈赓,投去赞赏之色。
对粟裕而言,陈赓不仅是战友也是知音。两人的交情堪比管仲与鲍叔牙的千古绝唱。
建国后,为何粟裕这位开国大将仕途多舛?陈赓在与老友的闲谈中道出关键:那些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将领,往往与上级不太合拍,而粟裕恰好兼具这两点!

